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赣州聚焦省“1269”行动计划及市“7510”行动计划,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抓好统筹调度,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积极牵头抓总,构建市县联动、政企协同的推进格局。一是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设备更新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亲自部署,分管市领导先后数十次研究政策措施制定、主持会议和现场调度推进。二是强化市县联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级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参照成立制定全市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各县(市、区)有明确的入企诊断目标值、数字化改造目标值、标杆示范打造目标值。三是强化政企协同。深入企业调研指导,交流探讨“服务商选择、改造方案制定”等关键环节,推进数转落实今年以来,举办供需对接会超20场,近200 家企业参加,形成政企协同发力的浓厚氛围。
(二)树立行业引领,分级分类打造示范标杆。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分级分类提出数字化转型要求,通过以大带小和示范引领,推动数转“点一线一面”全覆盖。一是“点”上建标杆打造了富尔特、章源钨业等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富尔特打造了业内首条集智能化、绿色化于一体的高端钕铁硼生产线和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章源钨业获评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江西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二是“线”上强链条。聚焦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钨新材料及应用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群内规上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全市有色产业链现有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L6级及以上企业达 48 家。建成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标识数据链、信息链。三是“面”上抓试点加快推进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南康区等4个省级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赣州经开区探索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南康区率先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累计发布数转解决方案 40 余个。
(三)优化产业生态,完善要素服务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了《赣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工作方案(2024-2025 年)》《赣州市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市级统筹安排了3.9亿元数转专项资金各县(市、区)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积极安排扶持资金,如,信丰县安排 5000 万元、南康区安排 3500 万元、章贡区安排 1000万元。二是夯实服务支撑。不断健全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三级体系。截至目前,已有稀土、钨行业以及赣州市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3家,数字化诊所 19 家,数字专员 179 名。遴选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66家、“小快轻准”数字化转型方案和产品92个。三是推进产业大脑建设。支持江西省钨与稀土研究院牵头,以赣州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地,联合相关单位组建了江西省稀土产业大脑建设运营联合体。积极响应江西省“产业大脑”建设揭榜挂帅工作,组织稀土“产业大脑”参加省级“产业大脑”揭榜挂帅现场答辩。四是充分宣传引导。在相关媒体和政府公众号上全矩阵宣传,比如在赣州新闻联播开展《大力实施“7510”行动计划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媒体访谈,在赣州市工信局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赣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专栏。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宣传培训活动70余次,我市数字化转型氛围得到不断充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自身改造投入意愿不强。在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推动下,我市有色行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前经济下行,且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要重资产投入,企业自身改造投入能力不强,对政府的依赖心理和观望心态较强,数字化改造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度偏慢,
二是领航型标杆企业作用发挥不够突出。当前我市有色金属行业正在加快培育一批从黑灯工厂、“小灯塔”、“数智工厂”到重要产线、关键工序的标杆示范,但有的企业体量不大,有的企业数字化改造尚未完成,行业数字化领航标杆企业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整合上下游、产业协同带动能力还不强,目前赣州市有色金属行业尚无省级“数字领航”企业。
三是融资难题依然存在。作为传统产业,我市有色行业规上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而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资金需求大,在无法提供足额抵押物情况下,与金融机构防范风险要求不符,导致企业享受设备更新再贷款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省“1269”行动计划及市“7510”行动计划,锚定目标、精准施策、大抓落实,加快推进有色金属行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宣贯指导,强化企业“改”的动力。构建“高位推动、专班推进、定期调度、专家咨询、考核通报”工作机制市级坚持月调度,对县(市、区)数转推进情况,定期通报督导,将数转工作纳入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县级强化周调度,指导帮助企业精选服务商,“一企一案”加快数改。持续开展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宣贯解读,引导企业树立数字化转型主观意识。(二)打造标杆示范,提升企业“改”的氛围。围绕省里11条支持措施,针对省级“数字领航企业”,瞄准中国稀土集团、金力永磁、章源钨业等行业龙头链主企业,指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动企业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争取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选评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效果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共性解决方案,推出更多优质和适合企业发展的“小快轻准”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典型场景,建设一批转型标杆,全力培育省级“小灯塔”“数智工厂”企业,积极推进稀土(钨)产业大脑、稀土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
(三)完善服务保障,优化企业“改”的环境。将数字化转型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有机结合,精准引培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数字化转型诊断和改造服务商,用足用好相关扶持资金,持续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项工作。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智改数转”中长期贷款,及低息免抵押金融产品。加强企业精准帮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前期手续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推动重点技改和数转项目加快建设。